科技教研促师立 ,汲取新知驱寒冬——同安区2018年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研修班报道(三)

发布者:洪灵发布时间:2018-11-07浏览次数:1044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庭中漫步,这是属于仇远的秋末;“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临窗苦读,这是属于紫金霜的初冬。又是一年立冬时,属于同安区2018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研修班老师们的——是新知的洗礼,更是理念的重建。

 2018年11月7日上午,徐州市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余长营老师为研修班老师们带来了《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下的教师素质提升》讲座。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如何当个称职的新时代教师?一直是横亘在每位青年教师心头的困惑。余老师用生动的视频、图片材料,从“政策”、“理念”、“工具”、“应用”、“几个方向性热词”五个方面,对当今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解读,并为老师们推荐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果说,讲座上频频出现的问句“老师,你升级了吗?”是余老师对青年教师们敲响的警钟,那么讲座末尾那句“做一个热爱技术、拥抱技术的新时代教师!”则是余老师为青年教师们指引的方向。以科技促教学,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相信讲座上的满满干货,会让老师们今后的教学生涯如虎添翼。

 


 

 作为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专业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午,徐州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张典兵教授从实践的角度,以《教师教学研究的实践审思》主题讲座,为老师们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张教授从“把备课当成一种策略性研究”、“把上课当成一种临床性研究”、“把教后记当成一种反思性研究”、“把听评课当成一种比较性研究”、“把读书当成一种能力性研究”五个方面展开,以丰富翔实的案例,引发在场老师的阵阵沉思――如何备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从哪些角度评课?如何从这一连串教学活动中,深入反思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思考一旦开始,离成长还会远吗?雅斯贝尔思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思想一旦开始了流动,教育的园林必将欣欣向荣、百花齐放。

 


 课后两位学员陈奕博老师、魏志坤老师也分别对两位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两位老师都畅谈了聆听讲座期间自己的收获与心得,并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听讲体会进行了剖析,真真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寒风瑟瑟,红叶熠熠。汲取新知带来的暖意,驱走了徐州初冬的寒流。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我们必将用更广阔的眼界去仰望教育的星空,以更踏实的脚步去丈量教育的长度。熠熠红叶,正如那教育的火种,终将乘着徐州南下的风,一路向南……

 


一课一得:

 媒体技术用得好,课堂活灵活现;教学研究做得高,教学保质保量。——张维川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教学研究不是束之高阁的高深学问,而是植根于日常的备课、上课、反思等常规活动中的平凡之事,学会把这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不平凡! ——杨雪芬

 教学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研究,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学高为师,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必修课。――张美仁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根据不同的独特性,有针对性的提供带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精髓,才能让处于发展中的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争取更大上升空间。——李艳红

在新课改和信息技术教育化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到胸中有术,目中有人,心中有法,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洪丽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陈奕博

 教师的教学研究贯穿于平时教学的始终,我们需要匠人般的精神打磨课堂,需要行动家的执行力落实反思,才能促使自己从青年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 ——魏志坤

                          供稿:蔡佳毓  厦门市梧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