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遗传承 敲出精纯雅艺 ——记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同安锡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省级非遗文化专题培训》工会活动

发布者:施美苹发布时间:2020-07-14浏览次数:1128

“银城同安千年史,敲得锡艺百年传”。2020年7月13日下午,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会特邀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天泗和市级传承人庄亚新夫妇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手工课《同安锡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省级非遗文化专题培训》,让我校全体教职工感受到了同安锡雕焕发出的匠人光彩。

 互动讲座中,郑天泗、庄亚新夫妇从锡器发展历史、造型特点、使用价值、制作工艺等方面向我们作了精彩的分享。锡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00年前,它用途各异,涵盖了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折射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制锡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同安县锡雕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金属加工业的思想和艺术内涵。1843年五口通商后,同安县出现了“打锡巷”,锡酒壶,锡酒杯,锡烛台等锡制品备受百姓推崇。那么,这一传统手工敲打工艺有何奥秘呢?

“锡是一种不易起反应的惰性金属,用锡器具有插花花长久,储茶味不变,盛酒酒香醇的特性,锡茶叶罐还可以抗氧化,拒高温,阻潮气等特点”,课堂上,郑老师诙谐幽默地向大家讲解着锡器材质的优越性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文化价值等。两位老师展示的几幅精美的锡器图,锡器上各式各样的锡雕图案,包括瑞兽花鸟、戏曲人物、名胜古迹、地域文化、故事传说、市井百姓、诗歌词曲等,这些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锡雕工艺令我们叹为观止,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欣赏锡器这一非遗文化的另一扇窗口。讲座后,两位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体验互动环节作为礼物,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门敲打的艺术,郑老师和庄老师特意在现场准备了制作锡杯的工具。制作过程一经介绍完毕,现场响起铿镪顿挫的敲锡声。一次次落下的小锤敲响了非遗传承的精髓,一次次打磨的锡杯照亮了非遗技艺焕发的光彩。在两位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在悦耳的敲击声中大家制作出了人生第一个锡杯,两个半小时的非遗大课堂为我们展现了锡雕世界的非凡魅力力量,也让大家认识到,非遗其实就在人们身边。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图/文:施美苹

 2020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