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促成长,变革提质量 ——2020年同安区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系列报道(五)

发布者:庄剑华发布时间:2020-12-04浏览次数:788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成长,促进教师适应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12月4日同安区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们迎来了何丽梅老师的《遇见更好版本的自己:我与我的团队教师专业成长的那些事》和陈曦教授的《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两场高质量的讲座,老师们收获良多。

 

 如何在教育中遇见更好版本的自己?何丽梅老师的讲座给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讲座一开始何老师就提出了遇见更好版本的自己的三点关注,个人愿景与他人期待、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接着何老师从养底色、育文化、修格调三个层面具体展开分析。

 

 养底色,让教育更有色彩。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由职业发展走向专业发展,由知识型教师走向教育型教师,教师应致力于成为一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而这样的发展不仅要外力助推还应学会主动借力。何老师鼓励老师们每年都要制定小目标,做到每一年都比去年好一些,立足实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抓住机遇不断成长。

 育文化,让教育更有温度。何老师倡导老师们在团队中养出一个有温度的自己。老师们应做到读懂团队与自己,永远把自己放在团队中,为自己勇敢尝试,为团队而努力,与团队同行,在共同体中成长。在团队的协作注重协作力、实践力、示范力、研究力、领导力的培养。

 修格调,让教育更有质量。何老师以学校晨读开展为例,举例老师们如何在“微”研究、“微”分享、“微”行动中落实晨读的开展,提升晨读的质量。何老师建议老师们做好规划并且应注重研究,用研究守住专业的尊严,让研究提升教育的质量。

 下午,陈曦教授的讲座同样精彩。陈教授语言风趣幽默,讲座深入浅出,赢得大家阵阵掌声。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但也给老师们一个重新审视未来教育的一个机会。后疫情时代教育的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后疫情时代教育的趋势又将如何?陈教授为老师们一一细说。

 陈教授首先从瘟疫改变人的进程说起,举例了很多瘟疫导致国家灭亡和文化消失的事件,进而再反思了新冠疫情的整个过程以及对我们教育带来的影响。线上学习是新尝试,是短时间内的大突破。虽然线上学习还存在着师生分离、教学分离、学练分离、学用分离等许多问题,但是这正是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关注的教育趋势。后疫情时代我们应当关注科技的“秒”新“日”异,关注未来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我们还应该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教会学生什么能力才能应对时代的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质量又该如何提升?陈教授指出教师应摆脱“忙”“盲”“茫”的状态,做一个淡定的教育人。优质的课堂应让学生做到乐学、学会、会学、好学,要做到这样的课堂教师同样应当做到思学、学思、会思、好思。教师应学会自我赋能,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在研究性学习中重启“学”和“育”的变革,注重原因分析,在守常中创新促进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个人与团队要紧密结合,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在团队中温暖自己,个人才得以更好的成长。教育应关注生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教师应具有长远的目光,在守常中创新,使教育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未来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希望老师们都能不忘初心,努力前行,那个更好的自己,永远在路上!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培训室

                                             (图:林祥平 文:陈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