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一束光,变成隽永的亮
——同安区2017年小学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系列报道(三)
青山微雨,长堤柳林——云南的夏,湿润而葱茏。
培训进入第三天,从工作与家庭的繁琐中抽离的我们,开始慢慢舒展身心,浸润于学习中。
人未至,笑先闻。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朱景忠先生,笑意盈盈,用一段《云南十八怪》的快板表演,使安静的课堂瞬间沸腾,也让我们对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幽默的语言,有趣的团队活动,原来心理教育,可以如此生动!“只要开始,永远不晚”“不是任何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从未尝试”“看人不顺眼,是自己涵养不够”“大气者,方成大器”——他是名副其实的“金句王”;“我的自画像”体验活动,让很多人第一次认真审视自己,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伴随着一个个名字的消失,很多人眼眶泛红,瞬间体会到珍惜身边人的可贵;“团体绘画”,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让这个集体更有凝聚力。
教育,应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又究竟是为了什么?下午的课堂伊始,几个叩问内心的问题,让所有人陷入了思索。昆明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金改平先生,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带领我们一路深入,直至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
大道至简,问题的答案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与剖析中,慢慢清晰——在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争议性演讲的中国留学生,让我们顿悟原来成绩不能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先生,让我们深切地明白什么样的人,担得起“万世师表”这个沉甸甸的名号;两个百年家族的兴衰对比,让我们领悟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是的,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唯有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有人性的人,那些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当拳拳赤子之心,在这个功利的时代越来越少,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守护好我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度人,先度己。
有笑有泪的一天结束了,但心底的感动还在延续……不要因为走了太久,而忘记你为什么出发。爱,应该是教育的起点与终点。但愿我们心中的那束光永不黯淡,努力让它亮一点,再亮一点,直到隽永。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报道
2017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