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并行,探秘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深度学习”观摩研讨活动

时间:2023-06-25浏览:10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引导教师关注科学的学科特点,提高科学教育有效性,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2023年6月21日,“幼儿科学教育”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深度学习”观摩研讨活动在祥平中心幼儿园成功举行。

 聚焦活动,观摩引深思

 活动一:大班科学活动《灯泡亮起来》

 祥平中心幼儿园的陈懿晞老师以“让灯泡亮起来”为主线贯穿始末,引导幼儿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探索两节电池让一个灯泡发亮的方法。在活动中,幼儿能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电池数量越多,灯泡越亮这个现象。整个活动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幼儿兴趣浓厚,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究的快乐,同时增强了安全用电的意识。

 活动二:大班科学活动《影子挑战赛》

 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且乐于探究的科学现象。丙州幼儿园的蔡文雅老师通过回顾区域游戏“小矮人和大巨人”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并结合生动的动画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为幼儿后续闯关做足准备。从“一个变两个”到“球中兔”,环节设计生动有趣,从易到难。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幼儿,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适时地引导通过比较与调整完成挑战任务,使幼儿在本次挑战赛中获得成功感与自豪感。

 活动三:中班科学活动《盐水的秘密》

 兴国幼儿园的许芳芳老师以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猜想“沉在水里的小番茄,怎么样才可以浮起来?”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盐可以让番茄浮起,教师及时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的经验:在清水中加入盐会改变水的密度,番茄就能浮起来。继而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何让浮起来的物体再沉下去”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索。活动的最后以“死海的秘密”拓展幼儿生活经验,整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寓教于乐。

 活动四:中班科学活动《会吹口哨的吸管》

 洗墨池幼儿园的洪小菲老师以简单的吸管为主材料展开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中幼儿通过三次层层递进的探究感知气流振动可以产生声音的科学现象,教师追随幼儿兴趣,继续引导幼儿感知不同长短的吸管发出的音调不同,最后以乐器的演奏视频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幼儿能主动探索并大胆地与身边的同伴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孩子的笑容也体现出了本次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五:中班科学活动《盛开的花》

 五显中心幼儿园的邱婷老师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尝试。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最后与幼儿共同梳理小结:纸花盛开是因为纸有吸水性,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一样,所以盛开的速度也不一样。活动中师幼互动效果好,大大发展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专业引领,研讨促提升

 教学活动展示结束后,梁媛玲教研员带领在场全体教师针对五节科学活动进行深入地研讨,并以科学活动组织的五个要点对本次研讨活动做总结提升:

 1.兴趣性。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在选材时应优先考虑幼儿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支持幼儿操作过程中的矛盾碰撞。

 2.操作性。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准备的材料要丰富,鼓励每一位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同时要做好材料变量的控制,适当提供适宜的记录表,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做记录。

 3.自主性。科学活动探究应建立在孩子自主自愿尝试的基础上,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反复试验,允许孩子试错,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纠错,提升孩子的经验和自信心。

 4.递进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形象化的将小结提升做到位,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梳理提升成完整的科学经验。

 5.生活性。科学活动的选题应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如生活中常见的光、电、影、水等看似抽象的现象,都蕴含着有趣的科学原理,是适合于幼儿探究的活动,教师应重视生活中有趣、有用的生活现象。

 “教而不研失之于浅,研而不教失之于空。”幼儿对科学的情感需要在科学教育的具体探究过程中结合幼儿的经验、能力精心地孕育和培养。就如梁媛玲教研员所说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内化都是一次提升。”希望通过本次观摩研讨帮助教师们更加关注科学学习的特点,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

 作为教师,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在自身充分学习、探究、理解的前提下,把学习的主动性、可能性交还给孩子,开放、信任地让他们面对复杂而有趣的世界。而我们要做的,是走近、倾听、理解,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支持与点拨。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室

 图文:同安区丙州幼儿园  陈小梅

 2023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