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深厚土壤,孕育繁茂之果——同安区2019年初中学科课程改革理论及师德素养第二批培训班系列报道(五)

时间:2019-07-04浏览:869

2019年7月3日,培训班进入了第四天的课程。烈日当空,暑气逼人,但学员们的热情丝毫未减。

早上八点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胡小力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用好教材 用活教材》一课。胡老师提出,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呼唤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成为高素质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而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大方面。教师要适应这样的新变化,就必须学会在教材使用方面吃透教材、用好教材。紧接着,胡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课例,细致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课程中贯彻、实现,真正做到用好教材。经过胡老师细致周到的讲解,培训老师们均表示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许多灵感。



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教育研究院教授徐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一课。徐教授对我国传统文化信手拈来,博古通今,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的洗礼,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它不直接养成某种特定的技能,但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刻、更深远的层面,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完善素质的工作,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参与培训的学员同时有英语老师和历史老师,面对着跨学科知识,老师们并不觉得枯燥,时而静静聆听,时而奋笔疾书,意犹未尽,还纷纷表示这样的机会难得,历史老师学习英语,英语老师学习国学,这种别样的方式未尝不能拓宽眼界,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另辟蹊径,提供灵感。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根植于深厚土壤,努力汲取养分,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才能紧跟时代潮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孕育出繁茂的果实。相信经过这一场国学文化的熏陶,会更增进学员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报道:第二批(1)班宣传组

文字:江燕红 全玉梅

摄影:李艳红

编辑:陈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