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杭城多烟雨 素质提升促成长 ——记2021年厦门市同安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系列报道(一)

时间:2021-06-17浏览:2049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清晨,淅淅沥沥的雨让远处的山蒙上了一层云雾,同安区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的学员们,沐浴着空气中荡漾的一丝清凉,聆听着张晓燕老师妙语连珠的主持,开启了第一天的学习。本次讲座非常有幸邀请到浙江省文化馆副研究员、青年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浙江省合唱协会秘书长周卫平老师为我们带来《如何构建美妙的童声》课程,周老师的课带给学员们“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独特感受。

 听,是谁的和声在浓浓暖意中夹杂着的明朗与柔情,让雨过天晴后久违阳光的心灵重新得到了滋润。周老师从最基本的儿童声音的阶段与特点开始,分析了儿童从稚声期(幼儿园阶段)、童声前期(1至3年级)、童声中期(4至6年级)、童声后期(初中阶段),气息量从小到大、音区从窄到宽、吐字从不灵活到有较高水准的变化。强调遵循生理规律,科学训练;接着引申到儿童声音训练的基本要求:自然通畅、弱声高位,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强调训练从最复杂但也是最丰富的中音区开始,重视弱声训练,充分发展假声机能以达到合唱声音的最终目的为各腔体协调融洽的混合共鸣;讲座后半部分周老师从儿童声音训练的热身练习、呼吸练习、元音练习、加词练习、灵活性练习、音阶练习等十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带领学员们进行练习和体会。课堂氛围浓烈,大家都拿出了正确的歌唱姿态配合,教室中环绕着动听美妙的歌声。学员们在课堂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学中有趣、学中有‘乐’、学有所获”。



 “用心精至自无疑,千万人中似汝稀。”将近三个小时的课程转瞬即逝,大家意犹未尽,学员们根据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消化、练习。相信通过周卫平老师的讲座,学员们在未来的学生合唱排练中能有了更多启发,能构建出更加美妙的童声。

 “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午后,简单的休整后,大家乘车前往良渚博物院进行现场教学。车窗外,雨后初晴,远处的风景在阳光照耀下,仿佛看见了苏轼眼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美景。良渚博物院共分为“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全面立体的展示了良渚遗址的考古成果和良渚文化的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进入博物院后,学员们抱着好奇的心情与认真的态度,驻足于展示柜前,聆听浙江大学现场教学辅导员的讲解,仔细欣赏陈列着的精美展品,认真阅读文字解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在实践中近距离了解良渚文化,感悟五千年璀璨中华文明以及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积极推动祖国优良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的信心,收获颇丰。

 穿越五千年的对话,学员们还没来得及从震撼中脱离出来,跟随现场教学辅导员,大家一起来到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这个被当地居民戏称为是大屋顶的建筑,出手自被称为“混凝士诗人”的安藤忠雄,采用清水混凝土模工法,将抽象化的光,水,风作为元素,在建筑的周围,设计浅浅的水池,樱花林和绿地夜间时候,这浅水反射出室内的空间,坚硬的墙体和温暖的木制书架,黄色隐隐绰绰的光线和强烈的体量感相得益彰。

 六月的杭州,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夜幕降临,充实而收获满满的一天接近尾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收获都应有所践行才能更加有意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美育的实施者,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要将收获的知识能应用好才是关键。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多钻研,敢创新,为艺术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文:第二小组

 审核:柯旸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室

 2021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