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建设助实施 技术能力促教学 ——同安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区域管理指导团队专项培训活动系列报道(四)

时间:2021-07-09浏览:42

 七月的漳州,骄阳似火,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21年7月8日上午,全体学员认真聆听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信息化教研与培训基地副主任、副教授、东北师大硕士生导师郑世忠老师带来的《学校发展规划与领导》讲座。

 郑世忠老师在讲座中详细阐述了主要措施、工作机制、培训实施流程及重点任务,为我们带来了精准的政策解读,给我们指引了学习的方向,建议学校应该从机制建设入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老师进行规划。那么,究竟信息技术是什么呢?郑老师从信息演化历程来突出现代性信息灵动性的加快、精准性,让老师们明白全员参与信息化2.0工程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提升的最终目标应该要落到实处。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而应该要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郑世忠老师从学校的发展愿景出发,为我们明确了信息化2.0工程的地位,引导老师们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信息化2.0工程的长期规划,将项目融入学校的常态化研修,为学校教师减负增效。

 老师们认真倾听,勤做记录,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信息化2.0与1.0的区别在于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而不是操作能力,而应用能力应该是在具体的情境里面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落实相应的课程目标。

 在下午的《学校信息化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编制与指导》讲座中,郑世忠老师详细地讲解了信息化2.0的三十项微能力,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老师理解能力的含义与教学实践的要求。郑老师指出教师在应用微能力点时,要坚持基于课堂、以生为本和应用驱动,真正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化应服务于教学,应用在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而不能完全地代替教学。郑老师的讲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信息化2.0点的30个能力点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我们课堂内外教学的一面利器,教育的信息化并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郑老师的讲座,让全体学员能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点亮精彩课堂。

图文:第六组、第七组

审核:陈成展、林天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