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同安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2022年3月29日—4月2日,在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培训室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同安区2020年市级158名骨干教师,对为期一年的微课题研究进行成果展示汇报。本次活动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
(一)幼儿园组:云端相约,“微”中探义
3月29日,在这个万物萌新,暖风醉人的日子,幼儿园34位市级骨干教师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带着对科研的热爱,兵分三个小组,率先上线,相聚云端。在组长们的主持下有序开展,各组成员积极投入,绽放异彩。以新颖的角度、多面的思维、扎实的实践、深度的反思等展示了自己一年来研究微课题的硕果。评委老师们耐心倾听,认真严谨、细致评判。
课题选题涵盖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大方向,小到课堂提问的路径、方式、利用故事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策略研究等,明确各自课题核心概念,理清研究范围,“微”中探义,同时立足于城乡不同的园情、生情,采用科学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探究法”等实施研究活动,挖掘生活素材,开拓幼儿园小朋友们创新性思维、审美意识,树立劳动意识,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二)小学组:“老话新说”,研以致用
3月30日早上,小学组微课题成果展示汇报活动顺利举行。从汇报过程中可以看出,微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过程真实、扎实、规范,研究成果实在、丰富、多样。如《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将新课程理论与科学实验教学实践相结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电脑绘画学生构图能力提升研究》强调将学生审美能力与信息技术融合,与当今提倡的“五育融合”理念相契合等,课题汇报方式各具特色,突显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专业水平、钻研精神。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汇报结束,评委老师对部分学科的汇报做了专业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数学组邀请到正高级张茹华教师做了专业的点评:1.规范。研究目标一致,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得当;2.真实。多数选题来源于实际教学的疑惑或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研究意义;3.新颖。选题新颖、创新,涉及面广。同时她也提出一些建议,如课题组要加强理论研究,查找更多的文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做到“老话新说”;重视经验提升、总结,成果推广;进一步规范,如研究课题的字数,如调查结果要有数据支撑,用数据说话。
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再创新。”此次微课题研究是初次尝试,虽有不足和遗憾,但让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更新了了课程理念,掌握了科研基本方法,希望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同心协力,为实现同安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懈努力。
(三)中学组:“微”里求真,见微知著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涓滴之水之所以终可穿石,在于昼夜不舍的滴坠,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永恒性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2022年4月2日晚上,中学组50位市骨干教师与评委专家相约云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基于微课题的“微、真、实”三大特点,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内容、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效等方面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微”言探义,“微”里求真。微课题范围涉及的初高中学科不同,方向各异,《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三小说阅读复习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历史学历案学习目标撰写的研究》等,却都紧跟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着力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科特色,关注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式学习等深度学习理念,探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研出深度,探出精彩,力求从一个个“微型”课题入手,设计一堂好课,并将研究成果小结撰写论文,用心经营管理好教育教学事业这篇“大文章”。
评委老师们不辞白天工作的辛劳,在近两个小时的评审工作中,耐心仔细倾听学员汇报,参照微课题评价量表,借助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教育科学研究经验,保障评审工作紧凑有序、公平顺利开展。评委们认真听取结题汇报后,根据微课题考核要求,对课题材料进行了严格的评审。经过考核,评选出了各学科组的优秀课题。
秋收冬藏春复来,课题结题不是我们研究的终点。成为科研型教师,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将教科研工作与公民素养的课程建设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的科研型教师成长之路“漫漫”,虚怀前行则将至。希望所有老师们通过此次云端“相互接触”,思维碰撞交流,能够坚守教育初心,高站位,宽视域,深挖掘,在教育改革任重之路上,行稳致远。
图文:颜恬静
施志梅
黄秋玲
陈小勤
张东绣
审核:蔡振达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师资培训室
2022年4月3日